史强 舒浩淘股神
观点
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劳动技能硬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更好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师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高校应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劳动技能硬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赋能教育现代化,更好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建设能力强、素质高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决定着高校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将劳动教育有效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阶段、全方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主体作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第一,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淘股神。在“大思政课”视阈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应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进教师队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道路认同。其一,经常性组织劳动教育课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深刻贯彻落实到高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其二,注重形成劳动教育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融入教师专业培训。其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的作用,组织教师充分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了解党的实践动态。
第二,夯实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使其具备现代劳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专业知识结构,拥有良好的沟通交往、组织管理和教育教研专业能力。其一,夯实劳动教育课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积极开发更多优质的劳动教育培训资源。其二,搭建高校教师劳动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平台,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项目支持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其三,拓宽教师职业能力提升途径,围绕劳动教育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国家、省级、校本各级培训,优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知识结构。
第三,提升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积极应对数字时代科技高速发展对劳动人才培养带来的巨大挑战,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新兴技术变革。加快培养熟练应用数字技术的新型教师,推动教师更新劳动教育观念、提升现代化劳动教育教学水平,为使大学生适应数字化劳动形势、提升数字劳动技能,成为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
构建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以多种措施组建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为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凝聚力创新力发挥作用。
第一,以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丰富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构成。专任教师是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劳动教育质量。高校应补足配优劳动教育课程专任教师,以满足学生劳动素质发展需要。同时,通过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拓展教育平台,特聘劳模工匠担任劳动教育课兼职教师,以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结构兼顾劳动理论与实践教育,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第二,促进国内外高校劳动教育教师交流合作,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借助我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动高校劳动教育专业人才走向国际,参加国际合作项目。以教育政策支持教育资源互通互联,推动全球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支持高校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学校、师生与国外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和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制度,打造国际水平的劳动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推动劳动教育专家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联合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与主题实践活动,依托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实现师资交流共享、经验交流互鉴。
推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升级
以制度规范教师队伍管理,保障教师工作待遇,激发教师创新活力,能够深层推动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升级,促进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完善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保障教学工作规范开展。高校应依据国家规定和实际需要,严把劳动教育教师准入资格,严格考察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多元聘用方式公开招聘劳动教育教师,同时深化劳动教育教师岗位聘用改革,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原则优化聘用机制。将教学规范、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多维度教学工作实绩纳入劳动教育教师考核范围,强化劳动课程教学实绩和劳动实践育人实效在绩效、职称、岗位考核中的比重,注重教学科研能力、实绩、贡献等综合化评价。鼓励高校特聘高素质高层次校外劳动教育专家、劳模工匠等,加强师资力量。
第二,完善劳动教育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完善教师的薪酬制度和分配办法,以绩效激励为导向,保障教师群体的待遇水平。统筹改革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在高校劳动教育专业建立薪酬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结合本校劳动教育发展实际,落实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以知识价值、教学实绩、育人成效为导向,结合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专业特点,将参与教研活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等实践育人情况计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考核办法向扎根劳动教学一线、实践育人成效突出的教师倾斜。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淘股神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